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晚年胡蝶
来源:选自《作家文摘》总第2241期
晚年胡蝶
认识胡蝶是1978年的事。那时我在温哥华的中侨互助会工作,我负责妇女组的英语学习。有一天,英语教师请假,我去代课,我注意到有一位年约五十的中年妇女,衣着、打扮颇有大家风度,在朴素中又含有一股雍容华贵的气魄,举止优雅,谈吐温婉。点名时我知道她叫“潘宝娟”。当然我也很快知道她就是电影明星胡蝶。
■ 洗净铅华
胡蝶住在靠英吉利海滩一座滨海大厦的25层楼,这是个一居室的套间,面积不大,但精致舒适。卧室里还摆放着她年轻时和潘有声的合影,那时,潘有声离开她已经20多年了,但从未从她的心中隐退,她的心中永远有他的一角。客厅的一面墙上挂着她年轻时的大幅剧照。
胡蝶与潘有声
小小的公寓却也不乏热闹,可贵之处在于胡蝶不以名人自居,她总是平等待人,她晚年交了一班过去对她可望不可及的老姐妹,享受平常人的真情友谊。每周总有两天,她会约上这些老姐妹,用她的话说:“搓搓小麻将,输赢也只是几块钱,无伤大雅。”打完麻将,每人将带来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或是一起到唐人街AA制吃饭。胡蝶一生辉煌,但她不善理财,从影所得都用于供养家人,虽无积蓄,却也衣食无忧。她晚年在加拿大靠着政府发放的养老金,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我好几次在她家见过一位叫“阿权”的60多岁男子,很精明能干的样子。帮她买食物杂物等,有时阿权的妻子也会跟着来,帮着打扫清洁、收拾房间。
后来知道,阿权原是胡蝶在香港居住时的司机,十几年的主仆后来成了朋友,潘有声去世后,家道中落,胡蝶遣散了所有仆人,对潘有声从福建老家带出来的阿权夫妻总有些不忍,就资助阿权在香港开了个汽车修理店。20世纪70年代初,阿权儿子带着父母移民加拿大。
■ 人生如戏
胡蝶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天气晴朗的日子,她就会带一包爆米花和花生米下楼,在海边散步。随着她撒下的爆米花和花生米,一大群鸽子和不停跳跃的松鼠就会围在她的身边,她常说,这里的自然景色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给她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满足和乐趣。
1935年,胡蝶泛舟柏林郊外,同游者为中国驻德公使刘崇杰之子
我喜欢听她的声音,听她银铃般的笑声,人们常说,听她的声音,很难想象出她已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也许是她的声音使我常常忘记了我们之间的年龄差距,于是天南地北,陈年往事,新鲜见闻,无所不谈。她很健谈,也很幽默、风趣。
胡蝶移民来加拿大之前,一直在香港、台北、东京三地居住。1966年,应著名导演李翰祥之邀去台湾,在《明月几时圆》和《塔里的女人》两片中客串母亲的角色。这是胡蝶息影前,在电影中最后的身影。尽管她盛名不衰,1975年移民加拿大后,却谢绝各种社交应酬,踏踏实实地过起一个平凡老人的生活。
1936年,胡蝶在家中招待黄柳霜(一排左二)
她常说:“退出电影的舞台,但未退出生活,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也得要演好我的角色。”她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两者融合在一起,她实在是个天生的演员。
■ 晚年挚友
1982年8月,我和小儿子回到温哥华,和胡蝶的交往就更多了些。我周末有时约她出来一起散散步。那是一段令人怀念的日子,她像老朋友一样和我谈她的前尘往事。
胡蝶(右)在李翰祥导演的电影《后门》中饰演徐太太,并因此荣获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有一天,她打电话给我,说朱坤芳朱大哥会来温哥华,想约我一见,我早在初识她时就知道朱大哥是她的挚友,他们的友谊可追溯到胡蝶最初成名的20世纪30年代,那时胡蝶是当红明星,朱坤芳是小场记。当朱坤芳挨导演张石川训斥时,是胡蝶替他打圆场。朱坤芳对她的暗恋和感激却直到20年后方有机会表白。斯时,两人都已不再年轻,方方面面的考虑使他们只保持了一份可以依托及信赖的友情。
胡蝶口中的朱大哥其实比胡蝶小,记得一次和朱坤芳一起午餐,和他握手道别时,他还说:“我比胡蝶小四岁,我是能照顾她到老的。”
他们是旧相识,却是新知己。朱坤芳从经济到生活都给了胡蝶一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们曾一度考虑正式结婚,长期未能得到出境许可的朱坤芳的妻儿突然获得出境许可,很快办好了去港团聚的手续。历经生活沧桑的胡蝶却很果断,她对朱坤芳说:“让我们保持挚友的友谊,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985年,王丹凤(右)专程到加拿大探望胡蝶。图为在胡蝶家客厅合影
1983年秋,朱坤芳赴西雅图洽谈商务,不幸突发心脏病去世,胡蝶被电话告知,晚年挚友的突然离世夺去了她生活中最后的依赖和欢乐。她说:“由于各种原因,我不能亲去送他最后一程。”因为早年拍摄电影不能按时如厕,胡蝶留下了尿道炎后遗症,严重时要住医院治疗,当时日本有种特效药,朱坤芳都定时给胡蝶寄送。后来,朱坤芳的妻子仍然将朱坤芳准备要带给胡蝶的药物寄送给胡蝶。胡蝶的理智分手,朱妻的谅解包容,为这段旷世真挚的友情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当年在我撰写回忆录时,胡蝶说:“和朱大哥这段情固然刻骨铭心,但有关人还在世,不要伤人,就不要写了。”他们这段友情深深地感动了我,如今,有关人等均已离世,是时候将他们这段真挚而又深沉升华的友情公诸于世了。
推荐阅读:
晚年胡蝶
认识胡蝶是1978年的事。那时我在温哥华的中侨互助会工作,我负责妇女组的英语学习。有一天,英语教师请假,我去代课,我注意到有一位年约五十的中年妇女,衣着、打扮颇有大家风度,在朴素中又含有一股雍容华贵的气魄,举止优雅,谈吐温婉。点名时我知道她叫“潘宝娟”。当然我也很快知道她就是电影明星胡蝶。
■ 洗净铅华
胡蝶住在靠英吉利海滩一座滨海大厦的25层楼,这是个一居室的套间,面积不大,但精致舒适。卧室里还摆放着她年轻时和潘有声的合影,那时,潘有声离开她已经20多年了,但从未从她的心中隐退,她的心中永远有他的一角。客厅的一面墙上挂着她年轻时的大幅剧照。
胡蝶与潘有声
小小的公寓却也不乏热闹,可贵之处在于胡蝶不以名人自居,她总是平等待人,她晚年交了一班过去对她可望不可及的老姐妹,享受平常人的真情友谊。每周总有两天,她会约上这些老姐妹,用她的话说:“搓搓小麻将,输赢也只是几块钱,无伤大雅。”打完麻将,每人将带来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或是一起到唐人街AA制吃饭。胡蝶一生辉煌,但她不善理财,从影所得都用于供养家人,虽无积蓄,却也衣食无忧。她晚年在加拿大靠着政府发放的养老金,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我好几次在她家见过一位叫“阿权”的60多岁男子,很精明能干的样子。帮她买食物杂物等,有时阿权的妻子也会跟着来,帮着打扫清洁、收拾房间。
后来知道,阿权原是胡蝶在香港居住时的司机,十几年的主仆后来成了朋友,潘有声去世后,家道中落,胡蝶遣散了所有仆人,对潘有声从福建老家带出来的阿权夫妻总有些不忍,就资助阿权在香港开了个汽车修理店。20世纪70年代初,阿权儿子带着父母移民加拿大。
■ 人生如戏
胡蝶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天气晴朗的日子,她就会带一包爆米花和花生米下楼,在海边散步。随着她撒下的爆米花和花生米,一大群鸽子和不停跳跃的松鼠就会围在她的身边,她常说,这里的自然景色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给她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满足和乐趣。
1935年,胡蝶泛舟柏林郊外,同游者为中国驻德公使刘崇杰之子
我喜欢听她的声音,听她银铃般的笑声,人们常说,听她的声音,很难想象出她已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也许是她的声音使我常常忘记了我们之间的年龄差距,于是天南地北,陈年往事,新鲜见闻,无所不谈。她很健谈,也很幽默、风趣。
胡蝶移民来加拿大之前,一直在香港、台北、东京三地居住。1966年,应著名导演李翰祥之邀去台湾,在《明月几时圆》和《塔里的女人》两片中客串母亲的角色。这是胡蝶息影前,在电影中最后的身影。尽管她盛名不衰,1975年移民加拿大后,却谢绝各种社交应酬,踏踏实实地过起一个平凡老人的生活。
1936年,胡蝶在家中招待黄柳霜(一排左二)
她常说:“退出电影的舞台,但未退出生活,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也得要演好我的角色。”她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两者融合在一起,她实在是个天生的演员。
■ 晚年挚友
1982年8月,我和小儿子回到温哥华,和胡蝶的交往就更多了些。我周末有时约她出来一起散散步。那是一段令人怀念的日子,她像老朋友一样和我谈她的前尘往事。
胡蝶(右)在李翰祥导演的电影《后门》中饰演徐太太,并因此荣获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有一天,她打电话给我,说朱坤芳朱大哥会来温哥华,想约我一见,我早在初识她时就知道朱大哥是她的挚友,他们的友谊可追溯到胡蝶最初成名的20世纪30年代,那时胡蝶是当红明星,朱坤芳是小场记。当朱坤芳挨导演张石川训斥时,是胡蝶替他打圆场。朱坤芳对她的暗恋和感激却直到20年后方有机会表白。斯时,两人都已不再年轻,方方面面的考虑使他们只保持了一份可以依托及信赖的友情。
胡蝶口中的朱大哥其实比胡蝶小,记得一次和朱坤芳一起午餐,和他握手道别时,他还说:“我比胡蝶小四岁,我是能照顾她到老的。”
他们是旧相识,却是新知己。朱坤芳从经济到生活都给了胡蝶一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们曾一度考虑正式结婚,长期未能得到出境许可的朱坤芳的妻儿突然获得出境许可,很快办好了去港团聚的手续。历经生活沧桑的胡蝶却很果断,她对朱坤芳说:“让我们保持挚友的友谊,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985年,王丹凤(右)专程到加拿大探望胡蝶。图为在胡蝶家客厅合影
1983年秋,朱坤芳赴西雅图洽谈商务,不幸突发心脏病去世,胡蝶被电话告知,晚年挚友的突然离世夺去了她生活中最后的依赖和欢乐。她说:“由于各种原因,我不能亲去送他最后一程。”因为早年拍摄电影不能按时如厕,胡蝶留下了尿道炎后遗症,严重时要住医院治疗,当时日本有种特效药,朱坤芳都定时给胡蝶寄送。后来,朱坤芳的妻子仍然将朱坤芳准备要带给胡蝶的药物寄送给胡蝶。胡蝶的理智分手,朱妻的谅解包容,为这段旷世真挚的友情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当年在我撰写回忆录时,胡蝶说:“和朱大哥这段情固然刻骨铭心,但有关人还在世,不要伤人,就不要写了。”他们这段友情深深地感动了我,如今,有关人等均已离世,是时候将他们这段真挚而又深沉升华的友情公诸于世了。
推荐阅读: